这把“钥匙”有用? 答案是肯定的。 面对这样一个日益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市场,面对这样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谁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国家旅游局将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在今年内建立起旅游诚信体系框架。这套体系将包括诚信旅行社标准和旅行社的诚信信息库。待建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将借此途径定期对外公示旅行社、星级酒店和导游人员的违规受处罚情况,帮助游客绕开一些人为制造的旅游陷阱。信息体系开通后,每个旅游行业的诚信指数都将在网上公开,游客在选择旅行社、酒店、景点时,就可依据网上数据作出选择。“目前,诚信信息库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上海旅游管理部门在全市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中,更将目标具体细致化,突出重点,注重提升质量、强化价格、旅游和购物“三透明”,力争年内初步构建旅游诚信长效管理体系框架。 市旅委有关人士介绍:上海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主要从五个层面来开展。 着手建立三个信息公开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以旅行社诚信档案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旅行社网络信息平台、全市星级饭店信息平台、全市社会旅馆信息平台。 明白消费:规范旅行社媒体和门市广告的发布,规范旅行社合同的签订,在各黄金周前举办诚信旅游企业公众咨询活动,印制《特别告示》,提高游客明白消费的意识。 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联合文化执法、工商、公安、物价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建立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部门、驻华使领馆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长三角区域联动机制等。 行业自律:行业协会通过自律动议、行业倡议等活动开展行业诚信建设。 打造诚信旅游,保证游客权益。日前,上海首次评出5个列入上海名牌的旅游产品,包括春秋旅行社的海南、北京、桂林纯玩游,上海国旅的日本山水揽胜游,上海大众旅行社的“大众假日”浙东南汽车游,上航假期“同行天下”海南游以及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旅”字号江南古镇一日游。 诚信旅游,已成为业内公认的解决难题的“钥匙”。 还有一点待克服 还有一个问题是制度建设。 复旦大学旅游系沈祖祥说:“目前的问题就在于,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旅行社,只有导游管理条例或地方性条例,整个管理框架还只是一些原则性条款,操作起来比较难。”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即使已经制定制度,但由于旅行社、导游过于分散、数量众多,管理也很难落到实处。如何转变管理方式,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一个完善的市场要有良好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来保障。只有通过法律和法规的监管,才能慢慢走向良性循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军说。 吴本分析,“目前问题的根源在于旅行社进入门槛过低。开办旅行社的资金壁垒、政策限制都不够,退出过于容易。” 要改变这一现状,吴本认为,首先国家应制定法律。而旅行社要健康发展,首先还在于品牌,青旅、国旅等已经在品牌建设中走在了前面。其次,旅行社要有行业自律,一条线路应有保护价。旅行社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推出差异化的路线,不能各个旅行社的路线都是雷同,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利益空间。 更重要的是,沈祖祥说,应从制度上保障导游的基本收入;对导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道德培训。现在的导游资格考试大部分只考业务,应该把道德考试也列在其中。 戴学锋说:“由于旅游这种消费不经常发生,消费者对保护自己权益的各种规定不很熟悉。因此,建议印制《旅游服务标准》的小册子,将投诉页直接附上,各旅行社必须向旅游者发放。让旅游者真正监督旅行社和导游。”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旅游市场毕竟是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阵痛会有,但终会走向良性循环,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我们相信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