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频 道:
关键字: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政策法规 >> 正文
 
  标 题:论围绕劳动合同法争论的几个问题
  日 期:2009/5/12  源 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一、劳动合同法颁布和实施后面临的新情况

劳动合同法在其制定的过程中就充满了争论,在经过反复争论和妥协后,终于在去年6月29日得以正式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建劳动关系新格局意义极为重大,不仅受到广大劳动者的欢迎和拥护,多数企业也对之表示理解和拥护,并认真贯彻落实。


但也有部分企业采取各种手法和借口来规避劳动合同法,利用种种借口“炒人”,并采取公开或隐藏的手段抵制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与此同时,珠三角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出现了关闭、撤并和撤离的现象。


于是,一些企业主和学者再次对劳动合同法提出质疑,认为劳动合同法大大增加了用工成本,是导致企业关闭、撤资的主要原因,指责劳动合同法“脱离了我国的国情”,“过度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损害了企业的利益”,等等。


这种情况不得不使我们关注这样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颁布和实施后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面对以上情况,有关部门在制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是否会将劳动合同法和一些规定通过条例而松动和软化?


为此,我们需要对以下一系列问题进行回答:劳动合同法是否造成了用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最近出现的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关闭、撤并和撤离是否由劳动合同法所致?如何看待我国的劳动标准,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劳动合同法是否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合约制度,干涉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如何看待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形成的大量工人被“炒”的现象,是如一些人所说的劳动合同法确定的标准过高导致普通劳动者受害,还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正确认识和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劳动合同法的顺利施行,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


二、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关闭、撤并和撤离是否由劳动合同法所致?


当前我国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加工贸易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加工贸易制造企业确实面临较大的困难,但主要原因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币升值。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14;与汇改前相比,累计升值近16;而且人民币仍然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大幅度升值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对于出口加工贸易制造企业来说,其影响是巨大的。


原料、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2005年以来,包括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在内的能源和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包括钢铁、铜等基础材料价格大幅度提高,导致下游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


“两税合一”。由原来内资企业税率33、外资企业15,统一调整为25。包括港澳台资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税率普遍上升10。


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合颁布“44号文”(《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纺织、家具等1853种加工贸易出口受限。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种商品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公布。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