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些优秀毕业生能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其中部分毕业生在找到更好的工作后,出现毁约情况。与前几年社会上一片指责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同,现在不少用人单位面对毁约能用“平常心”去对待。
新浪的一项调查显示,35.35的人表示为了个人前途,违约也是值得的;21.72的人认为还没毕业时解除协议很正常。在参与调查的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51.52的人有过解除就业协议的行动或者想法。先找到一个垫底的工作,再骑驴找马,遇到更好的工作后,就毁约再次签协议,有多少学生这样做?以南京市人才中心所属会员单位接收的毕业生为例,2007年全年共有1352人办理过解约手续,其中研究生301人,本科生1012人。今年1-9月,有1212人办理过解约手续。而从签约毕业生总数来说,今年仅前9个月的人数就已经远远超过去年全年。
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有关人士指出,毕业离校后的一两个月是毕业生毁约的高发期,这时毕业生有了充足的时间找工作,选择的范围也扩大很多。但总体上说,现在毕业生对违约还是比较慎重的,毕竟就业压力大,能找到一份工作本身就不是很容易的事。
毕业生更理智了,用人单位也“宽容”很多。金浦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企业要做的是,用良好的工作环境、用人机制、福利待遇来吸引优秀人才。
记者了解到,由于毁约给企业用人会带来一定的麻烦,如果短时间内流失过多,就要重新组织招人。现在,用人单位也想出了应对的办法,比如当年需要进10个新人,就投放14个招聘计划。如果没有流失,那下一年的招聘计划就适当缩减,保持企业员工总体平衡。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防止毕业生频频毁约,在就业协议后附加一个关于违约金的附属条款,如果违约,要支付几百乃至上千元的违约金。很多毕业生为了不支付违约金,坚持一年,合同自然到期后解约。(吕妍)
来源:新华日报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