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频 道:
关键字: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标 题:合肥要从“中部”到“中心”华丽转身
  日 期:2009/12/21  源 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核心提示

  “作为中部城市的合肥,如果能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内外的投资支持,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中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12月20日,2009中国(合肥)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洽谈会暨合肥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合作与发展战略论坛在肥开幕,专家、学者纷纷为合肥经济圈发展“支招”。大家纷纷认为,合肥只要在经济发展上注重自主创新、吸引人才和培育新兴产业,就能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从“中部”到“中心”的华丽转身。

  不在创新中生存就在安逸中灭亡

  “将一只青蛙抛入正烧着开水的锅中,惊吓中青蛙奋力一跃,奇迹般逃生了。把青蛙放进一只冷水锅中,慢慢的加热,青蛙觉得越来越舒服,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但当水烧开时它已没有逃出的力气。”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姜长云在演讲中讲了“冷水煮青蛙”的故事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习惯产生懒惰,不在创新中生存,就在安逸中灭亡。”

  “自主创新首先要注重培育创业和创新的环境,”姜长云说,“合肥的‘大拆违’就是很好的例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合肥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在演讲中提到,目前国内仅有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占销售额比重超过4%的企业仅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0.18%。他说,作为科教基地的合肥,有中国科大等国内著名的高校院所,有着巨大的自主创新优势。合肥经济圈若想快速发展,应首先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合肥的科研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银发”、“职教”产业大有前途

  “构建合肥经济圈靠什么?靠的是探索合肥经济圈建立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老龄化产业’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产业符合合肥实际,合肥市可在此多做文章。”姜长云说。

  他进一步解释,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银发”产业虽为老年人服务,但却是“朝阳产业”,未来前途无量。合肥是著名的科教基地,有着较好的职业教育基础。同时,现在在许多中小企业中技工紧缺现象严重,发展职业教育的培训产业可填补这个空缺。

  据悉,我市已建立了职业教育基地,该基地于2007年在瑶海区磨店乡动工建设,是省“861”工程、合肥“大建设”重点工程,也是合肥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职教城征地7平方公里,总规划入驻院校25所,师生达20万人。现已签约院校18所。

  人才爱扎堆“中心”要多元

  在谈到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主题时,张燕生引用世界银行的报告形象地说:“人才越多的地方越吸引人才,可见‘人才爱扎堆’,要发展就应吸引人才,尤其是高尖端人才和技术性人才。”

  当谈到应对经济危机时,张燕生说:“中国应有多个‘华尔街’,应建立多个全国性的金融中心。”他说,合肥作为一座中部城市,可通过扩大城乡消费和民间投资的形式扩大内需,发展住宅、家电、通讯(3G)等新消费热点。“利用优势,注重创新,引进外资,吸引人才,合肥在有朝一日可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