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银川市委组织部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根据改革方案,在部分党政机关内部实施大处室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新管理模式推行以来,部门内设科室大幅减少,市直56个党政机关原内设科室316个,改革后设置大处室104个,比原来减少了2/3,改变了过去科室间推诿扯皮,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于今年2月起,在全市52个党政群机关全面推行了大处室制管理工作。 “扁平化”管理模式即单层制管理模式,是指对行政编制较少的部门(15名行政编制以下)不再保留内部科室,直接明确界定岗位职责权限。对行政编制较多的部门(15名行政编制以上),实行大处室制管理模式,根据工作性质相近的原则对原有科室进行整合,综合设置处(室),不明确行政级别,处长由部门领导兼任。这种模式对各部门所承担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后勤事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按照“程序渐变、办事快捷、监督有力”的原则,重新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项事务的工作流程和办理时限,从而达到加快执行速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目的。 银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震表示,这次机关内部组织机构改革,既是一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党政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探索。他要求组织部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对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基层党建、机关内部管理和机关党建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一套与大处室制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使部门机关在效能建设上取得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工作成效。 与科层制组织结构相比,“扁平化”组织结构在促进机关工作,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应变能力,统筹使用人力资源,调动干部积极性,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等方面都显现出明显优势。 新管理模式推行以来,运行效果明显。如市卫生局将机关职能划分为行政审批及许可类、卫生事务类、卫生行政法定职责类三大类,明确了工作流程,分解了部门职能,简化了办事程序。 由于大处室制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各项工作从安排部署到落实完成,工作流程简化,办理时限缩短,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两项许可事项由过去的60个工作日完成缩短为30个工作日内完成。市园林局“建设工程绿地”审批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