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省加快发展终身教育,以人为本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海峡西岸学习型社会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单元,是社区居民日常交往、共同生活、紧密联系、相互学习的区域性环境。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离不开教育这一基础性、保障性、支撑性的资源。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基本载体,在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倡导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能够将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把各级各类教育延伸到基层社区和每个家庭,并能整合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和人文环境,让每个居民都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提高素质和生活质量。同时,社区教育又是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推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与社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基本手段与途径之一。社区教育不仅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教育与社区结合、教育与生活融合,进而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这正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鲜明特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教育倡导的教育民主化、普及化的理念,可以把平等的学习机会提供给每一个人,以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推动和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也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当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动终身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经过努力,我省的社区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2005年省人大通过的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对促进全省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全国的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省以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为抓手,充分发挥实验区先行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此带动各市、县的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到2007年底,全省已建立了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13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单位,社区教育在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当然,我省社区教育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资源整合统筹不够、社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难以落实等制约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为主的社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海峡西岸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社区教育形成“党政引导、多方支持、全民参与”的繁荣局面,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运作: 要加强理念引导,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应有理念。加强理念引导,是我省发展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首要前提。为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如厦门市思明区通过开展“五个一”宣传活动,即举办一份社区教育简报,一个社区教育网站,每年一场全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每年一场大型社区教育活动,每年一本社区教育实践与理论成果专辑,广泛宣传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思想,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到社区居民心中。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倡导“学习革命”,打造学习文化,让学习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局面。此外,要总结、交流、推广各地开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社区教育深入持续发展,并提高层次和品位。 要理顺体制机制,夯实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社区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我省的社区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完善体系是推动社区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党政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社区教育专项工作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加强对社区教育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检查和评估,夯实社区教育的发展基础,推动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我们要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立足点,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好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当前,要把社区教育的重点放在成人教育上,努力满足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生活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同时,要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确定相关的教育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模式,增强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要整合与开发资源,形成社区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不同社区及社区成员具有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决定了社区教育资源应当具有丰富性、个性化的特点。当前,全省各地要加快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与综合利用,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特别是有计划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向社区开放,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搭建社区公共学习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更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生活品质提供服务。同时,要依托地方优质资源,创建地方特色的社区学院,发挥好社区学院的龙头与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要凝聚多方力量,形成社会评价与激励机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居民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取决于居民自身,还需要社会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为此,建议我省要继续抓好《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施行和落实工作,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引导和规范各类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参与终身教育的法律意识,鼓励民众参与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在全省建立开放式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课程超市”,推行“学分互认”制度,试行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搭建不同教育形式和类型之间互联互通的“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此外,我们还可以试行社区居民终身学习记录卡制度,对完成一定学时,并获得考试、考核合格者,政府以购买教育、培训的方式,适当予以教育金的奖励。 要紧扣信息时代脉搏,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党的十七大首次将远程教育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我们要紧扣信息时代的脉搏,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借助信息化载体促进社区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构筑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福建电大作为我省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的主体力量,经过29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天地人网结合、省市县三级平台互动”的办学网络。我省社区教育的开展可以发挥福建电大系统的优势与作用,利用远程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构建全省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全省社区教育指导咨询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和研究中心,形成远程开放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促进我省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