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应回归“以读为本”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6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烦琐分析课文内容、传授语法知识,学生只是充当着老师的“忠实听众”。纵使有的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诵读时间,却也往往是流于形式、漫无目的或缺少评价。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以体现,也就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

  这样的弊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究其原因,大致有这些:

  第一、教师对语言文字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才行。

  第二、教师错误地领会了教参的指导。教参在指导理解方面不遗余力,而在指导诵读方面却轻描淡写,致使不少教师认为:“课文,会读就行,重要的是理解内容和写法……”。

  第三、教师错误地估计了聋生诵读的能力。由于聋生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口头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聋生不可能通过诵读来体悟蕴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让他们读课文是在浪费时间。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让他们读课文,还不如老师多讲一点,讲细一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于我们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回迎刃而解。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内隐性,也只有通过多读来领悟其中的要点和妙处;特别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道德、语言的韵律美,也是通过多读,才能心领神会,甚至潜移默化。因此,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回归“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创新。这一教学思想,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杜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

  作为聋校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这样几点:

  首先,理解语言是认识事物、发展思想的基础,但并非一定要通过繁琐的分析讲解。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启示我们:只要多读多思,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来看,理解并不是目的,理解是为了读得更好。读书,一方面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若没有足量的书面语言精品书读于口,熟记于心,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语文不是一门理论学科,而是一门技能学科,技能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模仿。诵读也就是在模拟表达——如同练字、习武一样,经过反复临摹,形成动力定型,把外在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一到用时方能脱口而出或涌诸笔端。

  其次,许多优秀的文章,只有通过多读来体味其中的蕴意和美。老师的解析根本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美的文章,如果只是默不作声的看,很难体会到其思想和情感的力度与层次,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表现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只有反复诵读,书本上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灵动起来,语言也才真正鲜活起来,并能够将它们真正变成自己的。

  再次,语言发展理论、语文教学理论、语感图式理论都表明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读书。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大量积累语汇和有关语言规范律的感性知识,实现由外到内的深刻感悟和有内到外的灵活运用。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最后,从语言表达方式上来说,除口语外,还有书面语、手语、手势语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聋生只是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听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不能“读”书。他们一样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对书面语言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他们也能够通过“读”来体悟文意和情感,并能够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用读表现、理解和欣赏,使语文课堂的一个境界,“没有朗读的课堂不是语文课堂。”因此,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应该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来对待。

  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回归“以读为本”,并不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朗读背诵,为读而读,而是要明确读的目的,把握教学中心任务,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比如:是为了理解课文大意,还是为了理解词句;是为了体会感情,还是为了揣摩写法,针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读的形式,力争读一次有一次收获。我们经常采用的读的形式包括:欣赏性范读,引导性领读,细心默读品味,分角色朗读,“接龙式”续读,等等。

  但是,单调、一味地读,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把“读”与带有丰富的肢体动作的表演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语文教学中的表演,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需要,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读”在“演”中开出绚丽的花朵,要求学生注意体味每个角色的心理变化,把自己渗透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

  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读”的指导,是提高学生“读”的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对学生“读”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给学生提出了“读”的目标,同时会纠正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不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提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的“读”的评价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和综合性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在对学生“读”的评价中,要特别注意:①要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阅读是学生个人行为。”学生的读文时,由于自身的时候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不同,往往在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表达上带有自己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在这个多元化的理解中,既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偏离主题的表达。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就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给予呵护和包容性评价。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对学生读文的评价也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层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诵读活动中去,品尝到诵读的乐趣,真正实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③加强多方面结合,实施多元化评价。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④重视学生读文的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诵读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形成性评价重在关注过程,其目的主要是不断地纠正和改进,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的。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