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中国美术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9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立体或平面空间的艺术。中国美术大约产生在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演化出建筑、雕塑、绘画、工艺造型等门类,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美术的独特传统与体系。
  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是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特殊风格与体系的造型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如以十字轴线展开的坛庙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民居和宫殿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的园林建筑。不管哪种展开方式都形成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序列。②单体建筑造型有一定的规格程式,如殿、亭等形制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同时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到了清代,这种规格化已达极至。③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槅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不一、富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⑤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异。中国建筑艺术按时间序列可分为秦汉、隋唐、明清、近现代四个阶段。①秦汉阶段。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庭院形式、对称布局、木梁架结构、单体造型、大屋顶等已初步形成,不过因诸侯割据而南北各异。秦汉时已有雕刻和彩绘,布局舒展、整齐,具有明确的伦理、等级、秩序等内涵,表现出刚健、质朴的风格特色。②隋唐阶段。汉末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使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许多浪漫情调。至唐代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貌。宏伟、规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宫殿、坛庙,规模巨大、形制多样的寺塔、石窟,造型浑厚,装饰华丽,展示出博大伟美的风格特征。③明清阶段。经五代两宋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各地方文化,乃至蒙古、藏、阿拉伯文化的进一步交融,至清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走向最成熟的阶段。城市街巷规格方整,宫殿陵墓建筑定型化,但形制增多,手法多样。造园艺术空前繁荣。其总体风格是雍容、典丽、严谨、清晰。④近现代阶段。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方文化的东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的变迁,20世纪的中国建筑产生了较大的变异。在传统的园林建筑中,增加了建筑的比重,空间更加曲折多变,装饰更加繁复细丽,且出现了大量中西合璧式的公共建筑,更加注重其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80年代以后城市整体布局更加开放,变革更加迅速,风格更加丰富多样。寻找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的有机结合将是中国现代建筑的重要课题。
  
  雕塑
 
  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古代雕塑作品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民俗雕塑。其发展高峰是秦汉至隋唐时期。20世纪以后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了大型纪念性雕塑和架上雕塑。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还有石、骨、玉材料的雕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上的装饰物,多以捏塑、贴塑、锥刺等手法制成,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但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头像和残片看,可知5000年前的原始先民们已有了木架支撑、层层敷泥等最初的雕塑方法。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多富于神秘、威慑的色彩。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细。另外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一组青铜人像,形制巨大,形象夸张,与中原遗物有着明显差异,可窥见远古巴蜀文化的风貌。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其塑造方法是模塑与手塑相结合,塑好泥胎后,入窑烧制再加彩绘,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著名的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均开凿于这个时代。一般而言,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此外,南朝陵墓雕刻群也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雕刻作品。最出色的是那些镇墓神兽,体量巨大,造型奇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唐代宗教雕塑的另一特点是形象的现实化与个性化。那些佛国的人物都被赋予了世人的性格和神貌。以顺陵石狮、昭陵六骏为代表的陵墓雕刻,单纯而注重动势,体现出雄视一切的恢宏气度。此外,最能代表唐俑艺术水平的是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四川大足石窟、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以后,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和形式风格上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雕塑家和纪念性的写实雕塑作品。80年代以后,雕塑艺术向着多样化发展,环境雕塑和小型架上雕塑并驾齐驱,并且在艺术观念、创作手法和材质的探索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并且在绘画观念及表现方法上自成体系,中国美术独具民族特色。传统的中国绘画,主要使用柔软的毛笔、水墨,以黑白线条和装饰性色彩描绘形象,与注重再现客观事物外在形式的西方传统绘画相比,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创造。20世纪以后,中国绘画从西方获得了许多借鉴,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中国绘画的缘起可追溯到大约1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些刻在岩壁和兽骨上的花纹,描绘在陶器上的纹样,画在地面和墙壁上的人和动物形状等,虽然粗犷、稚拙,但已具备了在平面空间展示形象的基本性能,可视为中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据记载,周代已有历史人物的画像,春秋时期已有大型壁画。从出土的青铜器纹饰、漆器彩绘和楚墓帛画可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以线造型的特色已初步形成。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已十分发达,既有壁画又有肖像画,既有历史画又有神怪画,题材多样,种类不一。从汉墓出土的大量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漆画等可睹当时绘画艺术之风貌。其壁画造型生动洗练,用笔质朴简率,在单纯、稚拙的形式中表现出运动、力量和速度感。其画像砖多为各种生活场面,造型夸张简括,注重整体动势的描绘。其帛画多富有浪漫性,如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制作精细,造型准确,用线流畅而有变化,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着色,至今鲜丽不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空前兴盛。以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最多也最精彩。卷轴画和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士人画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自觉的理性阶段。人物画趋于成熟,准确的人体比例、优美的线描和深入的表情刻画取代了汉代绘画天真、稚拙、以动态传情的特色。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最早的山水画,并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独立画论。隋唐绘画仍以宗教题材为大宗。佛教的盛行不仅为画家们提供了施展创造才能的物质条件和观赏群,还能确立画家的社会地位,因之许多著名画家都从事寺庙壁画创作,大大提高了它们的艺术水平。与此同时表现世人生活的人物画高度繁荣,将人物画从南北朝的“迹简意淡而雅正”推向了“细密精致而臻丽”的境界。山水画迅速发展,花鸟、鬼神、牛马、屋宇等开始独立成科,一时名家辈出,使唐代绘画五彩纷呈,绚丽多姿。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登上中国古代绘画的顶峰。寺观壁画逐渐衰落,世俗生活和山水、花鸟成为画家们更加喜欢的题材。绘画的教化功能被逐渐减弱,审美、寄情和娱悦功能则被空前看重。文人画家的涌现,使绘画向诗歌汲取营养,更加注重诗情意境的表现。在材料工具和技巧上也更趋考究、精妙。水墨画空前成熟,重彩画更加工整细丽。总体看宋代绘画更趋精致、多样化,并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绘画功能的转变也使其创作与欣赏的结构发生着雅俗分流的变化。元代知识分子的特殊境遇和文人画思潮的扩大,使绘画产生了时代性的转折与变异。元画以卷轴为主,且多用纸。纸能充分发挥渴笔的功能,遂使笔法空前丰富,与宋画相比更能表现物象的多种质感和艺术家细腻的感受。宋人崇尚以诗入画,强调空间与情趣的变化,元人崇尚以书入画,更强调笔墨情趣的形式感,从绘画自身看,元画向着完满性跨越了一大步。明清两代山水花鸟画更成大宗,宗教画、人物画愈加衰落。明代山水画坛画派林立,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风格。明中叶以后,形成一股雅俗合流的势力。著名画家涉足文学插图、年画、稿本的创作,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清初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出现了“四画僧”、“四王”、“金陵八家”等一大批杰出画家,突起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乾隆年间“扬州画派”和清末“海上画派”的出现,使摹古之风甚盛的清代中、晚期画坛又放异彩,雅俗合一之势更加明显。辛亥革命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的绘画在观念与价值取向上都面临着多种选择的可能。但为人生而艺术的旗帜把绘画创作与现实功利紧密结合的大趋势成为主要流向,写实主义绘画渐居首位。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徐悲鸿画派与前苏联绘画体系相结合为根基,为政治和为人民服务的绘画大发展。80年代以后,中国绘画更向着多层次、多态式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书法
 
  以毛笔书写汉字,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造型式样。它讲求用笔的疾徐、顿挫、顺逆、刚柔,墨色的浓淡、干湿创造美的章法及结构形式,借以表达书法家的文化修养、品格情操。中国书法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篆、隶、真、草、行等主要字体形式。篆书是商、周、战国时代通行的字体,大都刻在甲骨、青铜器或简牍、帛、石、陶上。至秦代小篆成为全国推行使用的统一字体。其结体圆长、笔画匀称,藏头护尾,圆润优美。隶书盛行于汉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横画如蚕头燕尾具有浓厚的装饰意趣。真书经南北朝到唐代发展至顶峰,其字形方正、笔画结构严整。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留下的不同风格的楷书作品,给后人以深刻影响。草书经章草、小草发展为狂草,笔线连绵不断,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此书法也盛行于唐代,以张旭和怀素最为著名。行书介乎草书与楷书之间,书写简易、流畅,形成于汉,成熟于两晋。历代书法家都以行书字体创造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书法字体结合镌刻制作印章的一种艺术。它于方寸之中、红白之间创造各种美的结构和形式。因其字体多为篆书所以称篆刻。篆刻艺术是由作为权力和凭证的古玺印发展而来的。明中叶以后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式样,并形成了各种风格流派,如明代以文彭为代表的吴门派和以何震为代表的徽派;清代以程邃厚重、凝炼风格为代表的皖派,以丁敬、邓石如开创、黄易等西泠八家发扬光大的浙派。清末吴昌硕将古印、陶文、石鼓文等熔于刀法之中,以苍劲古朴之风被尊为吴派。
 
  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门类众多,按功能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按生产方式可分为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按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层次可分为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按材质和制作工艺可把传统工艺美术归结为雕刻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漆器工艺六大类别。现代工艺则以产品对象分为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原始人制造的第一件劳动工具可视为中国工艺美术的远源。从单纯工具发展为新石器时代的石、玉、骨、牙雕刻和缝纫、编织、制陶等工艺,已明显地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了。最有代表性的是形制多样、纹饰斑斓的陶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浑厚、奇丽的青铜礼器和精美的玉器是造型艺术的代表。至汉代青铜造型仍占重要地位,漆器、丝织、釉陶等制作技艺也已相当成熟。南北朝时期在青瓷烧制、织锦技术等方面成就最为突出,风格趋于华丽。唐代的织锦、陶瓷、金银器、漆器等工艺获得全面发展,其制作水平和生产规模都是空前的。富丽华贵、舒展丰满是唐代工艺造型的风格特征。宋元两代制瓷工艺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以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的产品最具特色。优雅的造型,晶莹的釉色,精湛的制胎、烧窑技艺,享誉全世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使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各工艺门类都有了全面发展,其总体风格简约、劲健而端庄。清代工艺美术在品种、形式、手法、技艺等各方面都远远地超越了前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集大成时期。与时代和上层人士的审美趣味相谐,其风格日趋雕琢、精致、繁缛。20世纪以后,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工艺美术逐渐衰落,具有清新、明快、简洁风格的现代工艺迅速崛起。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中国工艺美术在形式和内涵上都与现代社会文化及人们丰富多变的审美心态息息相关,在品类的繁多、风格的多变、技艺的精良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们一方面构建着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影响和更新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
上一篇文章: 秦代雕塑
下一篇文章: 关于图式水墨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