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设施蔬菜远销他乡难
缺水易旱是宁南山区农业发展的大敌,而传统耕作方式不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农业产值效益小,已无法满足群众增收致富的需求。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区在宁南山区实施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固原市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使设施农业取得不俗业绩,仅2008年设施农业就创收2亿多元,蔬菜种植户从中尝到甜头。今年,固原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建设施蔬菜5.8万亩,使设施蔬菜总面积增至13.6万亩。但3月5日记者了解到,由于缺少冷藏保鲜和包装设施,致使固原新鲜蔬菜外销受阻,并直接影响到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无冷藏保鲜外销受影响
据固原市六盘龙蔬菜保鲜公司总经理樊振科介绍,蔬菜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外地销售蔬菜时发现,固原蔬菜种植面积范围广、面积大、污染少,加上固原蔬菜属于冷凉型蔬菜,上市时间为八九月,正值国内大型蔬菜市场缺少新鲜蔬菜之际,深受消费者和经营者欢迎。但蔬菜自然保鲜期仅一两天,而运输到外省区大型批发市场还需几天,导致经营者在没有对蔬菜进行冷藏保鲜、包装的情况下,不敢将其运往其他省市销售。
去年,固原设施蔬菜获得丰收,为确保蔬菜销售,各级政府组织经销人员前往全国各地联系,前期销售稳定,后期随着市场的饱和,部分菜农只好将未销的蔬菜低价处理或搁置家中烂掉。现在菜农担心,今年随着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在蔬菜扎堆上市之际,如销路不畅,仍会造成菜价下跌,蔬菜堆积腐烂。
去年,农业部组织国内近20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考察固原蔬菜种植,并签订意向性销售协议,给固原蔬菜销售商吃了一颗定心丸。但让经销者犯难的是,蔬菜从固原运至北京最少需要36小时,加上蔬菜上市时气温高,如未进行冷藏保鲜和包装,即便到了北京,蔬菜也会腐烂贬值。
据介绍,蔬菜经冷藏保鲜进入国内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如西芹批发每公斤价格在1元左右,而进入超市每公斤价格为原产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固原苦于没有冷藏保鲜能力,送到手的赚钱机会也抓不住。现在,让当地蔬菜经销商发愁的是,与外地大型批发市场签订的蔬菜外销合同将如何完成。樊振科说,他今年共签订蔬菜外销量2000多吨,销售地多为广东一带,只能前往平凉寻求冷藏保鲜和包装。
反季节销售有先例
利用储藏设备,将夏秋季节生产的蔬菜进行储存,然后在冬春季节蔬菜供不应求时销售,类似做法在固原已有先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马铃薯储藏销售。固原是我区马铃薯主产区,年产量达200多万吨。但由于当地生产加工能力不足,加上对外运输能力有限,每年秋季马铃薯大面积成熟后,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全部销售加工,加上原储藏技术缺乏现代化的加工储藏设备和方法,每年因此损失的马铃薯为25至30。从2006年开始,在各级政府帮扶下,发动社会资金力量,固原纷纷兴建大型现代化马铃薯储藏窖,不但解决了马铃薯大面积上市之初积压问题,也使马铃薯在反季节销售时价格翻一番。
建设冷藏项目迫在眉睫
与马铃薯耐存性相比,设施蔬菜更需要大型冷藏保鲜设施,以便解决销售环节可能出现的积压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冷藏保鲜,可进一步提高蔬菜高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早在2005年,原州区已意识到实施蔬菜冷藏保鲜和包装,对提升当地蔬菜产业质量、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重大,拟计划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六盘龙冷藏保鲜项目,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配套进行建设。遗憾的是,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外来客商撤资,导致项目停工。之后,经与政府协商,樊振科投资500多万建造冷藏库、修建基础设施,但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该项目实施4年还无法投入正常运营。
缺水易旱是宁南山区农业发展的大敌,而传统耕作方式不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农业产值效益小,已无法满足群众增收致富的需求。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区在宁南山区实施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固原市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使设施农业取得不俗业绩,仅2008年设施农业就创收2亿多元,蔬菜种植户从中尝到甜头。今年,固原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建设施蔬菜5.8万亩,使设施蔬菜总面积增至13.6万亩。但3月5日记者了解到,由于缺少冷藏保鲜和包装设施,致使固原新鲜蔬菜外销受阻,并直接影响到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无冷藏保鲜外销受影响
据固原市六盘龙蔬菜保鲜公司总经理樊振科介绍,蔬菜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外地销售蔬菜时发现,固原蔬菜种植面积范围广、面积大、污染少,加上固原蔬菜属于冷凉型蔬菜,上市时间为八九月,正值国内大型蔬菜市场缺少新鲜蔬菜之际,深受消费者和经营者欢迎。但蔬菜自然保鲜期仅一两天,而运输到外省区大型批发市场还需几天,导致经营者在没有对蔬菜进行冷藏保鲜、包装的情况下,不敢将其运往其他省市销售。
去年,固原设施蔬菜获得丰收,为确保蔬菜销售,各级政府组织经销人员前往全国各地联系,前期销售稳定,后期随着市场的饱和,部分菜农只好将未销的蔬菜低价处理或搁置家中烂掉。现在菜农担心,今年随着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在蔬菜扎堆上市之际,如销路不畅,仍会造成菜价下跌,蔬菜堆积腐烂。
去年,农业部组织国内近20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考察固原蔬菜种植,并签订意向性销售协议,给固原蔬菜销售商吃了一颗定心丸。但让经销者犯难的是,蔬菜从固原运至北京最少需要36小时,加上蔬菜上市时气温高,如未进行冷藏保鲜和包装,即便到了北京,蔬菜也会腐烂贬值。
据介绍,蔬菜经冷藏保鲜进入国内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如西芹批发每公斤价格在1元左右,而进入超市每公斤价格为原产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固原苦于没有冷藏保鲜能力,送到手的赚钱机会也抓不住。现在,让当地蔬菜经销商发愁的是,与外地大型批发市场签订的蔬菜外销合同将如何完成。樊振科说,他今年共签订蔬菜外销量2000多吨,销售地多为广东一带,只能前往平凉寻求冷藏保鲜和包装。
反季节销售有先例
利用储藏设备,将夏秋季节生产的蔬菜进行储存,然后在冬春季节蔬菜供不应求时销售,类似做法在固原已有先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马铃薯储藏销售。固原是我区马铃薯主产区,年产量达200多万吨。但由于当地生产加工能力不足,加上对外运输能力有限,每年秋季马铃薯大面积成熟后,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全部销售加工,加上原储藏技术缺乏现代化的加工储藏设备和方法,每年因此损失的马铃薯为25至30。从2006年开始,在各级政府帮扶下,发动社会资金力量,固原纷纷兴建大型现代化马铃薯储藏窖,不但解决了马铃薯大面积上市之初积压问题,也使马铃薯在反季节销售时价格翻一番。
建设冷藏项目迫在眉睫
与马铃薯耐存性相比,设施蔬菜更需要大型冷藏保鲜设施,以便解决销售环节可能出现的积压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冷藏保鲜,可进一步提高蔬菜高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早在2005年,原州区已意识到实施蔬菜冷藏保鲜和包装,对提升当地蔬菜产业质量、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重大,拟计划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六盘龙冷藏保鲜项目,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配套进行建设。遗憾的是,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外来客商撤资,导致项目停工。之后,经与政府协商,樊振科投资500多万建造冷藏库、修建基础设施,但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该项目实施4年还无法投入正常运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