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同龄退休:一家媒体掀起的波澜
;这个制度,是社领导举手表决通过的。;4月27日中午,在中国妇女报社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内,人力资源部主任刘晓玲告诉记者,报社对出台这一制度;很慎重;。
自1984年《中国妇女报》创办时起,刘晓玲便一直供职于此。2007年,她开始负责报社的人事工作。可是今年初,她遇到一件棘手的事,这也关系到她本人。
包括刘晓玲在内,中国妇女报社共有7名女干部已满55周岁,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可是她们大多身居重要领导岗位~~~总编辑助理、编委、财务处长、子报子刊的主编等。
;如果都退休了,对报社而言是个损失。;刘晓玲说。
而在中国妇女报社内部,处级以上的55周岁的女干部;退休还是工作;,早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选;。刘晓玲告诉记者,依据人事部1990年发布的《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中组部1992年发布的《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能够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的、有高级职称的女专家和处级以上女干部,可以选择与男性同龄退休。据此,报社要求自愿选择同龄退休的女性提交申请,报经社领导班子讨论同意后实行。
7个人中,有6个人选择和男性;同龄退休;。但是,其中却有几个人表示;不写申请;。她们认为,既然全国妇联多年呼吁,中国妇女报社20多年来也一直高举;男女平等;的大旗,;当然应该同龄退休;。
4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北京市调研时,呼吁北京率先实行女干部、女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这一说法,引发了社会对;男女应否同龄退休;的热议。
4月8日,中国妇女报社召开领导办公会专门研究应否推行;男女同龄退休;。刘晓玲列席了那天的会议。领导班子认为,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国妇联多年来倡导的;男女同龄退休;以及不久前陈至立同志的讲话,对报社推行同龄退休制度来说,都是莫大的动力。但是,考虑到对普通女职工的;同龄退休;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出台这一制度也应慎重。
勇气来自合力,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经过举手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国妇女报社《关于实行全员男女同龄退休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据此,妇女报社全体员工将一律实行60周岁退休制;女员工年满55周岁后,愿意退休亦可办理退休手续。;现在,如果不提出申请,我们会默认为55周岁的女员工选择了与男性同龄退休。;刘晓玲说。
然而,对男女同龄退休的质疑声也较多。据某网近日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7万余人中,4.8万余人投反对票,占68.2;2万余人投支持票,占28.3。
1女性早退休:照顾还是歧视?
;女性比男性早退休,正是体现了对女性生理特点的尊重和照顾。;
;男女同工同酬,退休年龄也应该一样。女性如果能继续为社会作贡献,为什么不能和男性同龄退休呢?;
对网友们的争议,刘晓玲表示,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推行的女性早退休制度,是对妇女的照顾。但是;现在条件好了,计划生育政策让女性身体损害、家庭负担都减轻了,我们这些女干部、女知识分子更愿意继续工作;。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莹律师表示,这种;照顾;中暗含着;男主外、女主内;的隐性歧视,并给女性带来实际损害。
;如果50岁退休,按照我国女性平均寿命74周岁算,少工作10年,可能要减少20多万元的收入。;李莹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曾经做过专项调研,结果显示:经济上,因为退休金与工龄;挂钩;,工龄越长越有利,提前退休的女性要少5至10年的工资、津贴收入,退休金也远远低于60周岁退休的男性;在劳动权利方面,由于劳动者连续缴费15年以上才能享有养老保险,很多用人单位便不和40周岁以上的女性签劳动合同,而是签署劳务合同,这些女性无法享有社会保险等劳动者的待遇;心理上,一些妇女无法接受自己不能继续工作,有的人提起了诉讼,还有个别人开始;上访;,甚至也有采取极端方式(如绝食)和单位抗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