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冯并:发展企业自身特色的创新优势 扬长避短 长足发展

  2009/10/16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冯并简介:


    河北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任《宁夏日报》、《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经济日报》评论部主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经济日报》总编辑。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著有《不落的琴声》、《塞上明珠》、《新叶集》、《经济随笔》、《冯并通讯集》、《冯并杂文选》、《冯并评论选》和《中国文艺副刊史》、《即铭随笔》、《改版》,涉及文学、新闻和经济等领域。

    记者:谢谢接受采访。在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下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历史,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企业家这个概念在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冯并:中国历史上只有“士农工商”中的商人。近代和现代企业家出现,可以从维新时期算起。如著名的清末状元张骞,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涌现出第二代企业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经历了戏剧性变化,从消失到否定走向了肯定与发展。前30年我们搞计划经济,只有阶级的划分与行业的分工,没有职业的高度分化。所以那个时候“企业家”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概念甚至是一个多余与贬意的概念。在高度的计划经济僵化体制下,政府完全取代了企业,当时承担机械制造的工业部就有七、八个部,每个部门全都由国家直接掌握,企业只是具体的车间,企业家是车间主任,他们受命去管理一条或几条生产线,原料国家供应、土地由国家配置,设备也由上级部门提供,产品出来就完事大吉,定价和市场用不着你管,所以在计划经济年代,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更何谈“企业家”。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开始自主经营,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开始出现,“企业家”队伍和职业应运而生了。尽管一开始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内涵,尽管那时的企业家同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从思维水平到总体水平相差很远,但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社会精英群体,企业家队伍再次出现是划时代的事情。

    记者: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企业家是如何出现的,来源于哪里?

    冯并:企业家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改革,原来的厂长经理从计划经济营垒中冲杀出来,在改革洗礼中,企业逐渐变成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和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的计划管理者也同时向企业家这个方向不断进化。
    二是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来源于基层,包括过去的管理者、技术员甚至农民,他们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抓住了机会,挖到了第一桶金。比如当年秀水街的很多摊主,背一个大包到南方去采购衣服,然后到北京摆地摊赚差价,练摊当然不等于做企业,但通过练摊他们开始知道了市场经济,在搞活市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这样一些城乡经营者造就了最初的民营企业家。

    三是科技战线的知识分子,改革大潮来临,一些不安于现状的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冲破旧的体制,开始创业的艰难历程。现在又出现了海归,也是这样一种路子。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冯并: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角色是高度分化的,比如公务员和社会中介机构,都有相应的社会职责和分工。企业家的社会角色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细胞,是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必然会落到企业家及其所带领的职工团队身上。我们以前讲,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企业家其实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是职业经理人,有的也是投资者。所谓雇主,是指企业法人及其代表,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家。因此,说他们是一个阶层也好,是职业人群也好,与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受雇者,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在社会上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企业家作为不可缺少的社会角色都在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化趋向,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国家是不可能这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没有这么一批后浪推前浪中形成的企业家队伍,也没有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发展。30年来,不管企业的发展步伐怎样走,经过了多少曲折,成果是主要的。至少是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辈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我们的经济翻了一番又翻了一番,经济增长率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一批企业家,他们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的创造者。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现在连文化产业文化企业都开始有企业家,而不是传统的文化人。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比如韩三平,再不能仅仅把他当作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制片人和导演,因为他涉及到对电影业的经营概念,他会经营,所以他在他处在的领域里是很厉害的。

    企业家队伍逐渐壮大形成,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信号,企业家就是信号灯,或者说是企业的核心。我们应该重视企业家的这种历史地位,为企业家发展创造更好、更适合的环境,当然也不是说,企业家优于常人,应该具有特权。企业家有优秀的,其中也有失败的,但是作为群体来说,中国的企业家是成功的,他们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

    记者:在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寒流之下,不少企业遭遇冲击,出现盈利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请您谈一谈,在当前情况下企业家面临什么样的压力,需要怎样进行自身调整?

    冯并:谁也不是常胜将军,谁也无法保证企业家只有成功不能失败,但是如果失败或失误了,能给更多的人提供一些经验教训,那也是一种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里,当时只要抓住一个机会,有胆魄,跑市场,就能赚取财富。但是现在经济结构复杂了,参与竞争的领域扩大了,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经济环境也充满了风险。越是高级的市场经济风险越大,因为这里的变数太复杂了。人们曾经看到,当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有一批企业倒下去了,但是大多数扛住了,得以保存和发展,这是什么道理呢?首先是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及时,其次,是我们企业家,能经受得起这个挑战了。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最终是会锻炼出一批国际化的企业家的。

    首先,面对金融危机,我相信每位企业家都有着很大的压力,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很多行业都要在金融危机中接受考验,企业家更不例外。比如说,我们前十年步入外向型经济发展,业绩是相当不错,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来料加工、商品出口,形势一片大好,好像什么东西造出来都不愁卖。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外需减少,很多国外人连房贷都还不起了,在生活需求上就要拮据一点儿,外需调整我们制造业就不可能再走老路。

    物质产品包括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奢侈品,比如食品是必需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汽车是便利品,可以提高效率。但假如一辆汽车卖500万,方向盘都是用钻石镶出来的,那绝对又成为奢侈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做什么,如何做,需要重新布局。比如生活必需品,不管生活多拮据,经济多萧条,人都要穿衣吃饭。有些贸易永远不会减少。

    时代在进步,对环境,对各方面都会提出的新的要求,包括经济本身。经济规律决定了经济是要不断地调整。一切事物既是波动的,在危机之中,企业和企业家不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可能坚持不下去。企业家可以认识这些规律,早调整,早脱困,早成功。现在不少企业遭遇冲击,出现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这是必然的。但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需要不断地寻找一种创新的方法,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就会走出一个新的天地。因为哪怕下了一百天的雨,总有晴的时候,而且下雨的过程当中可能也有下雨所带来的一些优势。因此这时候企业需要进行自身调整,特别是在国家产业调整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面对危机我们还要充满信心。就像当年红军长征,即使要过雪山、过草地、有追兵,终究会胜利。一些企业在危机中调整了,你也不能单纯的说他垮掉了,也许他改变方向了,比如调整了新的产业,新的创业机会。

    一般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不管它周期有多长,能与之相比的只有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大萧条是一场灾难,但大萧条也给你提供了一个机会,就是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生成长的危机,这是经济矛盾运动造成的结果。调整意味着创新,在创新的同时经济也就随之发展。这是一个规律,需要我们充满信心。

    记者:金融危机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危机后整个经济会产生什么变化?

    冯并: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已经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包括对消费理念的认识、对相应生产方式的认识等,人们的生活将走向简约、健康和身心物质并重的时代,这将是新型消费和新型经济出现的时代,所以金融危机实际上也是一种破坏性和推动力。

    首先,人们的消费的品位可能发生变化。以前可能人们追求大房子,但过上一段时间,他可能会喜欢一个简单的小户型。这一次金融危机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比如美国人也懂得储蓄了,不能挣一个花俩,他们的储蓄率目前也在增加,这其实是个好事。

    其次,在有些消费将会更简单、更实际了。也许有车的人要考虑考虑,如果地铁对于他来说很便利,为什么不去乘坐地铁呢?这和我们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的转变一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机会永远是有的。

    记者: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陕西凤翔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据悉主要原因是东岭冶炼公司的铅排放。请问您如何看待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协调问题?您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

    冯并:“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在发展当中不计代价,包括资源代价、环境代价,就需要引起注意。科学发展是中央提出来的一个先进理念,这个理念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和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科学发展不仅在中国有用,在全世界也有大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环保问题。

    关于企业和环境的协调,我认为具体的做法首先是重视节能减排,如何节电,如何降低排放物,这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做的事情。低碳经济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比如少用化石能源,多利用新能源发电,效率提高同时节省了能源。这是第一个层次。有的人也许会认为,我们现在新能源的消耗加起来也不过是占了我们能源消耗的5%,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用新能源替代石油、替代煤炭?中科院曾经有一个对新能源使用的前景预测,预测我国在2010年的时候,新能源的消耗所占比可能会上升到10%;到2020年的时候占到15%。所以,如果我们的新能源能够合理充分利用,能够利用包括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等,这个结构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了。第二个层次则是制造业、物流业要节能环保。第三个层次也是更广泛的一个基础层次,则是提出全面低碳经济,重塑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

    记者:2009年8月20日上午,“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请问作为本次活动的评审之一,您认为我国企业应该怎样履行社会责任?

    冯并:企业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是非常必要的。企业也可叫做企业公民,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他也是公民,既然是公民,就要承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去在计划经济,企业主要是提供物质产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跟消费者、社会之间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关系,利益更为相关。产品质量和企业行为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因此就出现了企业应该肩负社会责任的问题。在九十年代,联合国发布了一个宣言,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规定了包括赋税、劳动关系、诚信、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企业有义务向社会报告它在社会中承担了什么责任。也许有的人可能不理解,企业不就是生产物质财富的吗?需要承担那么多责任吗?但是,社会允许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企业也应当尽到发展中的各种社会责任。严格地说,责、权、利从来是统一的。“上帝”——消费者给你机会,你就不仅要用各种方式回馈“上帝”,保护与你相关的“上帝”的利益。

    有的企业在社会的一些义务方面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本身也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企业。企业的义务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社会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可以讨价还价的,就像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你喝着酒开着车,这就不行,因为你可能会伤害自己,也伤害到别人。企业的社会义务、权利、责任都是统一的。

    记者:在5月份,您曾为2009中国品牌与传播大会题字“品牌在传播中壮大”,请谈一谈品牌传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

    冯并:关于品牌,最原始的概念是和商标的直接联系。一方面,企业有自身品牌,代表自己产品;另一方面,这个牌子好坏,值得不值得信赖,决定了他的市场占有,消费者选择某个品牌,它也会给消费者一个回报,包括售前、售后等服务。这一切都是品牌的构成因素。

    知名品牌的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竞争大浪淘沙后的产物,现在产品极大丰富,著名品牌可以在众多的产品中崭露头角,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因为他的品牌的功能是强大的,有助于消费者在市场当中识别,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是消费专家,他们认为一种产品如果大家都说好的时候,那就是好。

    我记得日本的一个首相曾经说过:松下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优秀的品牌,是值得每一个人骄傲和自豪的。在现阶段,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大国、品牌强国,我们目前真正优秀的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并不是很多,所以在全球竞争中仍处于不十分有利的地位,需要我们长久的规划和努力。

    结束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已经成型,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融危机的来袭,给生存、成长、壮大尤为不易的中国企业带来了一次经济上的考验。面对危机,如何进行自身结构调整、发展创新优势,成为现阶段中国企业家的战略重点。

    冯会长诚恳的对我们说,实际上,中国优秀企业并不是很多,优秀企业家更缺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优秀企业不断地涌现,也不断地被消化。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很短,不能要求现在的企业就能具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抗衡,但是尽管寒潮逼人,相信危机只是前进中的插曲,大浪淘沙,始得真金,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勇立潮头者、积极应对者、抢得先机者、持续创新者,最终会胜出,中国企业家经过了危机的洗礼,定能走出寒冬,拥抱春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