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全力实施三年职教攻坚计划

2009年12月30日至3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巴中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老区加快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尽快普及高中教育,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让所有没有升入高中的孩子都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技能。要加强职业技术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师资力量配备,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要从困难家庭孩子开始,在革命老区逐步实现免费职业教育,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开展和扩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
近两年来,巴中市多渠道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达1.98亿元,普职高招生比例由2007年的4:6达到目前的1:1.04,用两年时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三年职教攻坚投入目标任务的99.7%,两年均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三年职教攻坚计划的安排部署,从2008年开始,我市立足市情,推动职业教育坚持走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之路,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近两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整合职教资源 走规模发展之路
以前巴中市中职学校多,职教资源分散,培训项目及资金不集中,仅有的职教资源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从2008年开始,我市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育优势学校、优势专业上,着力整合资源,打造职教品牌,提升职教市场竞争力。两年来,全市新、改扩建校舍3.9万平方米,添置400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其中:市职教中心投资4500万元,征地185亩,建教学楼12900平方米;南江县小河职中采用BOT投资方式吸纳民间资金1800万元,新建教学楼、实训中心、学生公寓等,新增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目前全市集中办好38所中职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1所,省级重点4所,开设有畜牧兽医、机电应用、电子电器等32个重点专业。
以市场为导向 走开放办学之路
巴中市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当地产业培育实用技术人才,面向城市现代服务业培养服务型人才,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上。努力实施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国家产业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高校相应专业的“三个对接”。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我市职业教育坚持走长短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联合办学“四结合一联合”的办学之路,形成了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存、就业与升学并举、东西部教育相融、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通的多渠道、多层次办学格局。
“东西合作”“2+1”办学模式。“我们与华东理工大学现代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市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建立了‘东西合作’‘2+1’办学模式,即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就读,最后一年在华东理工大学现代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市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实训,利用他们先进的实训设施、设备、师资,加强技能提升培训,确保学校人才出口质量,为实现学生高起点就业、发展性就业奠定基础。”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袁俊一介绍说。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与四川农业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等12所院校和富士康、联想等40余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订单培养中职学生比例约占75%左右。
“顶岗实习”“2+1”办学模式。各中职学校坚持走“六合一”发展之路,即: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弥补教育与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就读,最后一年参与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再进行就业安置,如巴中市职中学生最后一年到联想、富士康集团顶岗实习,除领取正常的工资(2500—3000元/月)以外,企业还发给学生学费补助2500元。
专业与产业对接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各中职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构建了以南江黄羊、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以食用菌、银耳、金银花、茶叶、核桃为主的农产品业;以通江诺水河、光雾山景区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全市中职学校坚持面向“三农”,“以农为本、替农育才、为农服务,助农致富”。特别是由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南江黄羊”,是巴中职业学校历届畜牧兽医专业师生与南江黄羊研究首席专家王维春、南江黄羊推广研究员贾正贵经过多年实验比选培育出来的肉用山羊新品种,该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江黄羊新品种选育项目现已列入国家863科研项目,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承担了其子项目——南江黄羊圈养技术的实验研究并取得进展。该专业教师编写的《南江黄羊生产技术》、《南江黄羊圈养技术》已出版发行。巴中市职中开办的机电专业为矿业集团、电力公司、巴中机械厂等企业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2008年以来,市中职学校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工种的“阳光工程”、“扶贫工程”、“劳务品牌”等项目培训,强化“学校加基地联大户带农户”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学员达60万人,80%的学员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并取得初、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