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视角下的成人教育走势

  2008/5/19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各位领导、代表:

  首先,我代表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真诚的欢迎你们来到长沙。

  借此机会,我作一个汇报发言,题目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视角下的成人教育走势。讲三个问题——

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的提出和定义

  终身教育(或称终身学习)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即在1965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法国著名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成人教育工作的保罗?朗格朗教授做了题为“终身教育”的学术报告。随后,终身教育很快形成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到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报告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已开始成为各国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制定教育政策的主要思想。

  因此说,终身教育别小看只是这么几个字,其意义可是了不得。教育界是这样评价的: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是教育发展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是继奴隶社会的古代学校、工业革命的近代学校之后人类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有些著名学者甚至认为“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写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则被世界教育界公认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它的价值就在于:学会生存的提出,是基于对教育形势的批判性估价,认为未来社会充满挑战,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一学会生存。

  鉴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理念非同一般,所以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定义。

  何谓终身教育?综括一些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这样定义: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指的是人出生到死亡所接受连续的有系统教育。终身教育着眼于教育的服务与提供,强调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应供应并保障人们终身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场所、机会和权利。终身教育不仅要求承认存在于社会当中的广泛的、多样化的学习机会的价值,而且强调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机会有机地统一和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是与一个人的生命共始终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终身教育除了重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外,更加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终身教育应当是培养和发展个人全部潜能的教育过程,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过程。

  何谓终身学习?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对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他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适应它们。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郝克明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对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应包括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学习——从婴儿到生命终结前各种环境下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和学习;终身学习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该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内容应包括知识、素质、技能和能力以及所有的学习活动,保证每个人拥有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适应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中进行,包括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从“终身教育”转向强调“终身学习”,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终身学习理念源于这样的需要,即保证每个人拥有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适应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哈尔滨学者周云峰则认为:终身学习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最基本的内涵和外延:一是终身教育以学习型社会为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条件和机会;二是终身学习不是一种终极性的学习方式,是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方式;三是终身学习下还必须要求打破教育机构垄断的局面,必须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

  何谓学习型社会?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学习型社会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的社会,是一个人人皆学习、时时皆学习和处处皆学习的社会。

  对学习型社会,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角度,还会有不同的解释,如美国学者爱德华,1968年他定义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有教养的社会”;几年之后到了70年代,他又提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学习市场”;到了90年代后,他又提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学习网络”。1997年,我国台湾学者胡梦鲸认为,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一个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

  至于从不同角度解释,我国哈尔滨学者周云峰是这样归纳的:

  第一,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享有学习的权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在实践终身学习,成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的学习社会。

  第二,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全体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和财富,从而推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第三,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学习型社会”所关注的是社会的每一位成员,在学习型社会中,人是教育学习的中心,是教育学习的基础,也是教育学习的目的,人在教育学习中得到成长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四,从教育未来学的角度,“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是对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学习和培养,从而建立通向未来社会的桥梁,它又是对过去社会的一种扬弃,对人类社会的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保留和继承,也是对一切新事物的创新;

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的引入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

  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以来,终身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许多国家将终身教育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改革的目标,通过立法等措施,推动本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美国早在1976年公布《终身学习法》,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写进宪法,法国在1989年颁布的《关于教育指导法的附加报告草案》强调“终身教育是学校、大学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使命”,并大力推进终身教育。日本在1990颁布的《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将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使命。199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首届终身学习大会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并成立终身学习促进会推动世界各国开展终身学习。1995年,欧盟委员会颁布的《欧盟教育白皮书》,其中心理念是“终身学习”,白皮书主张“整合每一颗学习的种子”,“建立学习型社会”,并将 1996年定为“终身学习年”。

  振兴中华,教育为本。我国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抓得很紧,多次写进了国家的教育纲要、法规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1993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人,第一次正式提出“终生教育”概念,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

  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具体目标和目的: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这些说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这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针会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那么,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与发展成人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我说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明确界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这就是说:满了十八岁就是成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是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满十八岁后的所有青年、壮年、老年;二是成人教育的时段是每个社会成员从满十八岁开始成人起,直至老年;三是成人教育的内容是从扫盲教育到学历教育,从为适应岗位规范要求的岗位培训到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继续教育,直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增生活需要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一总之,成人教育的对象之多,是除在校未成年少年儿童和青年以外的绝大多数人群;成人教育的学习时段之长,是除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在校时间之外的人生全程;成人教育的内容之广,是涵盖了所有的教育。这些特点决定了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实施主体,成人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学习主体。

  因此说,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来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难怪1997年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一方面强调“终身学习是进人21世纪的一把钥匙”,一方面明确提出:成人学习一一21世纪的关键,并颁布了《汉堡成人学习宣言》。

三、珍惜机遇,成人教育要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出大力

  成人教育能不能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出大力?这里让我们先听听不同的声音一一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高志敏接受撰文说: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理念传入我国已足有1/4世纪,令人犯迷的是,多年来无从捕捉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思想的紧密对接,至于真正冠三大理念之名,行三大理念之实的成人教育专门振兴行动,其‘“规划”也好,其“工程”也罢,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这里我不评价高志敏教授说的是非,我只是谈我的看法,我觉得建设学习型社会,绝不是某一类教育的业务工作,也绝不是某一个部门单枪匹马能办到的。国家重点课题《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有这样一段结论:

  终身教育体系不是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或者老年教育的别名,也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非正式教育等各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重建具有内在一致性、关联性和持续性、使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以及广大学习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开发的新的教育体系,并在终身教育框架下实现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聪和共享,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终身学习体系也是每个人在终身都能够获得学习机会的社会制度建设,需要社会制度、机构、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变革。总之,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涉及教育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十分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认可这个结论,并不排斥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成人教育带来了大好机遇。认可这个结论,使成人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协会以及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对成人教育的现状就不会感到悲观,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就不会无所适从,就会坚信成人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伟大变革中能够有所作为,或者叫大有作为。

  那么究竟如何作为呢?从我们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近几年的工作来看,我们形成了这样两个基本认识:

  一是要从量化的角度去为建设学习到社会出力。我认为学习型社会是可以简单化理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就很简单:学习型社会就是“人人皆学习,时时皆学习和处处皆学习”。从这个“人人”“时时”“处处” 出发,我们可否将学习型社会量化成千千万万个学习活动、学习项目的总和,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成了学习型社会。我们作为一个成人教育协会,积极的态度就是不埋怨,不推倭,脚踏实地抓学习项目,抓一个就是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了一份贡献,抓的项目越多,作的贡献就越大。我看英国的情况能给人启发,英国是“现代成人教育发祥地”,是“世界继续教育之乡”。他们的劳工教育协会相当于我国的成人教育协会,在全国有21个分支机构和900个地区支会。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不构成英国成人教育主流”,但他们积极举办成人教育活动和项目,积极提供教材,且选择项目带“补缺”性质,尤其是面向劳工和社会处境不利者。他们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吴遵民博士撰文说:“把学习只仅仅理解为是课堂上的活动,这实在是一种狭隘的偏见。现在国际上的一般看法是,凡是对人具有促进作用的、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一切活动就都可以归结为学习之列。比如一次有意义的交流或交谈,一次让人受到启发的课外讲座,一场令人感动的电影,乃至平时的看书、读报、看电视等等,即凡是对你的精神、教养或学识的提高能起到促进作用,就都可以归结为学习之列”。

  基于此,我认为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内容呈现“三无特性”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微不至。可能第三句的那个‘微”,不好理解,实际上好理解,微,莫过于分子、原子、中子、质子…这些“子”里面都有“学”,都值得“学”。

  正因为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内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微不至,这就告诉我们:要策划的学习项目很多很多。为了使学习项目收到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在实施学习项目前要进行选择。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一个成人教育机构,包括我们成人教育协会,其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而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上的项目则积极上,上不了的项日不要勉强上。

  这几年,我们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先后开展了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教育、对农民进城打工防止上当受骗的教育;对退休人员如何延年益寿的健康教育、对贯彻十七大报告关于“确保食品安全”精神的饮食安全教育,等等。同时还为职业院校联系了上亿元的设备贷款项目。所有这些项目,我们事先都是经过选择后实施的。所谓选择,就是社会上对这些项目有需求,我们成人教育协会上这些项目有条件,项目上了之后参与各方有效益。这三者选择中,社会需求是摆在第一位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当然,社会上对项目有没有需求,先要作调查,调查也是在选择。调查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去年6月29日晚7点,岳麓山下大学城女大学生小林上山跑步锻炼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当晚,小林寝室的同学感觉不对,向麓山警方报案。第二天,麓山警方接到的一起报案让小林的室友们倒吸了口凉气:有人在岳麓山公园半山腰发现一具女尸,女尸下身赤裸,上身仅用一条牛仔裤盖住,脖子处的刀口痕迹清晰可见。死者正是女大学生小林。经法医检验,小林系被歹徒割咽喉而死,死后遭到歹徒*尸。

  案发不久,湖南一家出版社就马上引进出版了一本美国人写的有关《约会安全手册》,并到案发处周边几所大学发放给多位学生,告诉他们如何选择约会地点,如何辨别猎艳高手,如何摆脱糟糕的约会,如何处理对方过于冲动的亲吻。


  随着此案的侦破,我们却发现这位女大学生给人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晚7点了竟独自进山跑步,中途遇到这位陌生男子又竟与之搭讪并同意一道进山,约2个小时后这陌生男子对她下了毒手。

  我们认为这个案子反映的不只是个“约会安全”的问题,因为这个女大学生并没有约会,而是她的自护意识太差了!自护,应是学会生存中的一个内容。调查之后我们决定,有必要对大中专毕业班学生进行学会生存的教育。于是我们编写了教材《学会生存》,分三个章节,一是学会就业,二是学会创业,三是学会自护自律。我们觉得这三部分基本上涵盖了学会生存的全部内容,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改革理论“学会生存”吻合。

  这本教材预计6月出版,到时一定给在座的各位专家寄送一本,请予赐教。

  我的发言可能离题了,就此打住。谢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