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就业动态 >> 正文

放松对民营经济的管制乃保就业之根本

  2009/3/19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管制性的行政措施的大量使用有可能为市场化改革设置更大的障碍,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最终损害到全局层面的保就业大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已经冲击我国经济。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它对我国的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而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就业问题。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辽宁考察时特地看望大学生求职者,表示了中央对就业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自身经济周期性调整影响。从去年年底起,沿海地区遭遇中小企业的“搬迁潮”和“倒闭潮”,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国外市场的萎缩,一大批外向型企业遭受空前未有的困难,企业倒闭、裁员成为正常现象。中国就业形势一向很严峻,当前的经济危机无异是雪上加霜。原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就业形势还算稳定。2008年末发生微妙变化,其中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谋生的一些农民工提前踏上返乡之路。据权威部门估算,返乡的农民工大约占外出农民工5%,如果以1.3亿外出农民工的总量计算,也是说2009年,大约有650万返乡农民工面临再就业问题。如果再加上此前因企业倒闭、搬迁而失去饭碗的人,当不止650万之数。与此同时,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2009年全国还有610万大学毕业生作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要力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以央企为骨干的国资企业同样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严峻形势,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也在增多。除了上述三部分人,中国农村每年有2000万劳动力转移出农业和农村,算上这部分人,即使在正常年代里,中国的就业压力也是很重的。难怪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说:“明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当前国际市场已趋萎缩,使原本相当程度上依靠外贸拉动的中国经济遇到空前未有的困难,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启动国内市场。在这当口,若是不能妥善解决好我国的就业问题,增加大批失业人员,那么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消费能力,使本来就不够活跃的国内市场更加萎靡不振。就业乃民生之本。如果这严峻的形势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不光是这许多人的生活发生困难,一旦处理不好,其对社会稳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各地政府积极登记所辖区域内企业裁员状况,努力劝说企业尽量不裁员,而国资企业一般都不能裁员,作为国资企业中的骨干——央企,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要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不裁员,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艰苦奋斗,节约各项开支,业绩降薪酬降,为职工群众作出表率。”不裁员,这话说得挺硬气,但也很无奈。在困难时期,在经济下行期,企业不裁员也不进人,其实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无动于衷,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当企业都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整个经济是不可能摆脱危机的。当前从社会影响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最为严重;反过来,大学毕业生生活的退路也最小。从经济角度看,大学生劳力的含金量最高,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也最大。因此我们必须全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假使企业有裁员,有岗位,招工的首先目标是大学生。这在国企尤其是央企,应该成为一条规矩。目前,从已经出台的措施来看,保就业基本上依然靠政府得心应手的传统行政手段。在短期内,这可能也的确是有效的。但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充分就业靠的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中国市场之大、人民之勤劳,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还有极大的焕发空间。创造就业的根本是要让被各种制度性障碍压抑的社会生产力充分焕发出来,归根结底是要放松各个领域里对民营经济的有形无形的管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