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就业动态 >> 正文

政协提案聚焦就业50万新增岗位从哪来

  2009/3/19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就业压力虽然年年有,但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侵袭前,没人会料到,它会成为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今天上午开幕的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就业”成了政协委员们提案中的一个聚焦点。就在几天前,刚刚公布的2009年市政府十大实事项目,“今年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赫然排在第一位。50万就业岗位!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是雪中送炭,它留下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但岗位究竟从哪里来?又是人们心头的一个大大的问号。究竟该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三问“就业难”关注指数有多高“就业”受到的关注到底有多高?昨天下午,政协现场咨询活动中的一幕,就表明了一切。委员们跑得最多,最受“青睐”的地方,就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台前。委员们的提问几乎遍及全方位。更好地规范职业中介、海归人员回沪就业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行业领军人才的待遇等等。游闽键委员在咨询台前“消耗”的时间最长。他连珠炮的问题几乎都是关于“农民工就业”。他对记者说,农民工由于对就业信息掌握不够清楚,他们涌向城市找工作,往往具有盲目性。能否建立一个农民工就业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是游闽键的一个大胆设想。“要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岗位还缺人手,哪些地方已经饱和。操作中可以进行区域性合作,引导疏导农民工流向。比如说,在上海多年的农民工可以将学到的职业技能带到西部去。”压力指数有多大市政协委员李新提交了一份“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建议”的提案,着重涉及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就业压力的加大主要体现在失业人员的增加上。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受金融海啸严重影响,一些企业关停或倒闭,就业局势趋于严峻。没有倒闭的企业也步履维艰,在盈亏临界点徘徊,艰难度日。”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表示,要积极配合政府稳定就业,但也有难言苦衷:“万不得已不会裁员。但市场是残酷无情的,企业在生死抉择面前必定要裁员,所以要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该提案认为,稳定就业,要着眼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要特别关注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突围指数谁较优眼下,本市正在推进的“创业带动就业计划”,但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管理和经营经验,缺乏市场的人际网络等重要因素,进展较为迟缓。市政协委员汪亮则在提案中指出:“事实上,真正能够创业的群体,是那些在知名企业工作6—7年后,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业务人脉的年轻白领。”其建议在鼓励在职白领独立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要实事求是地安排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与其让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创业,不如政府先用创业基金作为大学毕业生社保资金对企业的补助,先帮助其进入企业解决就业。稳定就业关键是稳定中小企业扶持中小企业是根本中小企业作为本市就业的主渠道,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的八成以上。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部分企业面临订单减少、货款回流不及时、融资困难、产品滞销等巨大压力。《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使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上升。不少委员在提案中疾呼,稳定中小企业劳动用工,对稳定本市就业来说刻不容缓。有委员表示,全力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是力保民生之本,并提出了发放“大红包”等重磅建议。保障机制为企业减负“雇佣一个上海人,每个月要缴多少保险金?招聘一个外地员工,可不可以减‘四金’?”市工商联在提案中算了一笔账:企业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后,必须为本地劳动者缴纳养老等社会保险金,为外来人员缴纳综合保险金。名称差不多,奥秘大不同。例如小城镇保险金,已从去年的每人每月369元增加为433元,企业招收一名外地员工,每月交纳综合保险金约为220元。433元与220元,本地、外地员工缴纳保险金的差额逐步导致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倾向于招收外地员工。市政协委员李飞康在提案中写道,稳定用工,为企业减负的保障机制十分重要。市工商联则在《稳定中小企业劳动用工》提案中建议,允许企业以周薪的方式支付劳动报酬,支持企业轮岗用工。由财政出资补贴员工保险金,稳定本地用工。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充分发挥欠薪保障金垫付功能,及时化解欠薪矛盾,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放“红包”促就业“如要稳定和鼓励中小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或吸纳失业人员,建议参考新加坡等地发放红包和消费券等举措。建议给予中小企业按就业人员数,每人或一次性发放就业人员稳定金5000元(强调一年内不能裁员),对新吸纳失业人员每吸纳1名或给补贴1万元(要求签订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并制定相应约束细则和规定)。以此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稳定就业人员。”市政协委员李飞康说,之所以提出发放“大红包”的建议,他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2009年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二是一旦失业,政府就必须给予失业人员每人每月支付“失业金”或生活救助金等。同样是补助,失业者会产生低落、无助等消极情绪。建议政府倡导“以工代赈”,以发放补贴的形式鼓励中小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或吸纳失业人员通过劳动获得工资。“轮岗”“周薪”降成本困难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降低成本,又不愿意裁员,便想出“轮岗”的用工方式。然而市工商联的提案显示,最低工资标准限制了企业实行减薪轮岗。当前一些企业开工不足,但不愿减少熟练工人,对许多员工来说,也愿意减少部分劳动报酬和劳动时间保住工作机会。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无论员工每月工作时间是多少,企业都必须支付最低工资标准以上的劳动报酬,这给企业带来较大用工成本压力。而一些“特殊行业”也面临额外增加的用工成本。如物业管理、餐饮、服装制造等,往往按市场需求、时间要求来决定员工工作时间,员工闲时工作量不足,而任务重时又难以严格遵循8小时法定工作时间。高额的加班费给企业造成较大压力。市工商联建议,允许企业以周薪的方式支付劳动报酬,支持企业轮岗用工。建议相关部门允许企业将员工每月的劳动报酬折算成每周,在保证周薪中每小时劳动报酬标准不低于按月薪标准折算的前提下,当前按员工实际工作周进行支付,灵活机动的付薪模式也有助于应对困境。“互助银行”缓解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困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林真意、黄关松不约而同都关注到这一瓶颈。林真意委员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出在金融制度上。中小企业交易量小,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等级不一,风险较大等特点,往往会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到了商业银行就落实困难的结果。据统计,2007年度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的直接融资仅占总融资的2。林真意建议成立一家《中小企业互助银行》,由政府牵头或由工业商业联合会牵头。具体做法包括,国家除在成立银行之初注入资金外,还可将每年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各种资金(如《关于本市科技自主创新“36条”配套政策》中的各项资金等)都作为股金,注入《中小企业互助银行》,通过这个银行以放贷等各种形式落实;政府对中小企业银行实施税收减免、财政等支持政策,要求一部分行政和单位存款大部存入该银行,以支持《中小企业互助银行》的发展;动员大多数中小企业参股,形成一家企业有难,大家支援的互助金。外来人员——“夜市经济”【问题】奥运会期间集中整治结束后,上海街头的马路摊贩又卷土重来。2007年,本市曾宣布尝试给马路设摊“解禁”,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该措施推进缓慢,收效甚微。“马路摊贩多为外来人员、城市中低收入者的非正规就业市场。若能有效解决,将对促进就业起到积极作用。”市政协委员、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说。【建议】屠海鸣建议,对马路摊贩进行引导,发展“夜市经济”。发展“夜市经济”已有很多成功经验。如在香港九龙旺角、佐敦庙街夜市,满街都是特色小食摊档,亦是游客闻名必到之地。他建议,在交通枢纽附近或商业区的支马路上,集中设立夜市。政府可规定这些支马路在晚上禁止车辆通行,允许摊贩设摊经营。但对夜市设点摊贩,政府必需跟进日常管理,摊贩不得妨碍交通、社会秩序、制造噪音及其它违规行为。“既然把夜市作为容纳非正规就业的场所,各种税收费用就要尽量减免。”屠海鸣建议,夜市也可吸纳大学生就业,也能相对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世博会志愿者【问题】2009年,大学生就业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非上海户口生源加入就业的行列,本市社会整体的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建议】世博会举办,将有可能为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好的补充作用。期间将需要10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主体将是大学生。市政协委员林洪扬建议,吸纳未能如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培训,使其成为世博会志愿者。但应赋予该项目特定的意涵,由政府财政补贴一定费用或发放工作报酬,给予大学生一定补贴。“一旦实施,将可以提供数万个临时岗位,暂时解决一年半左右时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压力,同时也使这批人群在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问题】从事灵活就业等同于无保障、无福利。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又占到很大一部分。【建议】到2007年上半年,上海灵活就业发展到了145种,工资从每小时7元到近千元不等。灵活就业已成为解决困难求职群体就业问题的一大法宝。本市目前有约34万非正规就业从业人员。对于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就业,市妇联提案建议,建立灵活就业补助金制度。至于社会保险的补贴,由政府补贴一部分,灵活就业从业者自缴一部分,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灵活就业。“啃老族”——开放创业场地【问题】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进行“合法”裁员,主要针对只签一年或两年合同的新进员工,造成青年失业率上升。不少青年就业取向,目前尚未完全转变。加之,部分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也使年轻人眼高手低,宁做“啃老族”,不做“上班族”。【建议】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建议,除了积极推进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外,建议政府逐步放开微小型企业创业场地的限制,如对从事创意产业等对公共环境无影响的企业可以不局限商业用房;在公共设施中定时开放类似小推车这样的流动性经营场地,提供给个体经营者,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保增长就得保就业□杨冬去年9月,当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华尔街开始步入金融危机的泥沼。当雷曼的员工抱着纸箱走过簇拥在楼下的各大媒体记者的聚光灯前,他们大多面无表情。失业,多么沉痛的字眼。金融危机的重压下,社会就业压力愈加突出。上海亦不例外。上周四,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今年要完成的十大实事中,“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位列首位,其“促就业、护稳定”的用意不言而喻。此外,市府还出台了三项临时性“特别计划”。首当其冲的便是帮助企业做到“不裁员、少减员,稳定就业岗位。”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50万个新增岗位哪里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涉及到围绕哪方面重点展开。无论是出台各项扶持政策,让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起死回生,还是新开一系列重大工程,新增一大批就业岗位,无疑,今年本市经济工作的“抓手”,都统一到“扩内需、保增长”上来。下一步需考虑的问题还很多:如何帮助大学生,不发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如何更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不使新进员工被迫下岗造成失业率上升;如何减少社会“啃老族”……有人说,保增长最直接目标理应是保就业。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显而易见,促进就业增长,事关保障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工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