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政治 | 军事 | 文化 | 娱乐 | 科技 | 体育 | 商业 | 财经 | 教育 | 法律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人物 >> 文化 >> 正文

章叶青:“人大校徽是我最用心的作品”

  2007/6/15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2004年11月,《中国青年报》公布了“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以34%获选率名列第一。该校徽图案的设计者正是中国人民大学88级的校友章叶青。2005年5月,这位校友回到了母校,携北京电视台《青春流线》栏目的录制机会,章叶青与同学们面对面,娓娓道来人生的轨迹和对生活的感悟。

   感恩·回报

  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章叶青,一直活跃在广告、传播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十多年的国内外学习和工作经历,不仅造就了章叶青丰富的专业经验和独到的从业理念,也把一个无畏后生历练为优秀作品在身的行业中坚。

  章叶青曾先后任职于日本电通株式会社、德国F.KUEGEL&P设计师事务所和Meta Design Plus GmbH。1998年,年仅29岁的章叶青担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创意总监,成为这个拥有36亿元资本,员工近千人的文化产业集团最为年轻的一任总监。此间,章叶青作为设计专家参加了“1999国庆五十周年大典”的系列设计与组织活动,并担纲“99巴黎·中国文化周”、“2000中华文化美国行”、“中法文化年”等一系列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合作举办的大型涉外文化推广宣传工作。

  吃水不忘挖井人。谈起人大,章叶青说他始终充满了感恩。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设计及策划人,章叶青认为人大系统的人文教育使他受益匪浅。扎实的文化底子帮助他能轻松逾越专业跨度,迅速掌握了技术性的设计知识,学习和分析能力不仅有利于他敏锐的抓住工作项目的问题核心,也使他的作品别出心裁。曾有设计师惊讶于章叶青并非毕业于某艺术院校,而疑问于人大当年并没有设计及相关专业。“所以你当设计师,我做总监啊”――章叶青当时这样回答。提及往事,章叶青坦率地说他当时有些自负,“但心里是真的自豪,也感激人大。

   读书·行路

  学校每学期有很多名目繁多的公共课程供全校同学选修,章叶青仍旧记得,自己当年出于好奇选修了商品学系(现并入环境学院)的《广告学基础》,前来听课的同学出奇的多,那位“牛人”老师不得不3次更换教室,自己最终在800人教室聆听了关于广告的第一课……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往往只有几步,就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生的命运。当年听课的年轻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和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年的大学生活,章叶青和许多人大同学一样,常年泡在图书馆里。偏爱历史的他,从古代史看到明清史,他这样形容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自然,读书多了,便也成了习惯,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会显露在生活中。初次造访章叶青的办公室,让我瞠目结舌的是,各种书籍满屋都是,凌乱不堪,就连洗手间里也摞满了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这些书大多都是翻开趴着的,可见书的主人随意而频繁的翻阅。

  旅游,是这个爱书人的另一大爱好。1991年,22岁的章叶青读大三,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即将到来,望着自己干瘪的口袋,他决定和自己几个要好的哥们儿用最节约的方式骑车去旅行。也许每颗年轻的心都向往远方,一番商讨后,“自行车万里行”终于拉开了序幕,章叶青带领10个人的队伍从北京出发了,途经天津、唐山、沈阳、哈尔滨、大连、烟台、上海、福州、深圳,沿着中国的海岸线,最终到达南端的三亚,在近3个月中,行程8500多公里。旅途中,哈尔滨的抗洪抢险,路边小店老板的收留、以书法题匾换取小吃店一顿午饭、途中意外的屡屡遇险、在青岛乞丐般的“化缘”……这些被他后来定性为“鲁莽冲动而收获巨大”的传奇式经历,章叶青说花三天时间也讲不完。

  人们的爱好和习惯总是带是有延续性,今天经济宽裕的章叶青,仍钟情于这种节约而自主的旅游方式。一有长假便远走他乡,住青年旅舍或民居,哪有意思就往那走,哪里吸引人就在那里多呆几天……更绝的是,基本不留影、不拍照、不写游记,“能记住就记住,忘了就忘了,万事随缘,要的是体验,不是记录”――章叶青有着自己的旅游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自己创办的公司“知行堂”里,章叶青以他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践着他人生信念。

   责任·抱负

  在章叶青的办公室,他向我展示了正在编辑过程中的他个人作品年鉴的部分稿件,浓郁的文化气息、精妙的创意表现和美轮美奂的设计表现,其中不乏许多在国内外获奖的作品。当我问他对自己作品尤其是人大校徽的评价时,章叶青说:“给母校设计的校徽肯定是最用心的(作品)。”

  上网搜索“人大校徽”字样,发现曾有媒体称章叶青用了七年时间设计了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徽。当我向他求证这七年历程时,章叶青笑着说,七年设计肯定谈不上,但思考已久是真的。早在1996、1997年的时候,章叶青就多次以校友的身份向人民大学提出修改校徽的建议,并递交过详细的规划书。

  章叶青为了新校徽,都算得了“校徽敏感症”:世界各地所到之处,必造访当地著名大学;网络收藏夹里,全是各名校网址;人字篆书、甲骨文、金文、汉隶、魏碑……仔细研习琢磨。小小的图案有着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2002年人大65周年校庆前夕,学校确立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目标,章叶青满心鼓舞地向母校提交了新校徽设计稿。

  新校徽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并结合学校中英文校名全称及建校时间,采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一般国内外大学通用的圆形构图。其中三个“人”字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又蕴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向而行”等意。纪宝成校长这样评价新校徽:“让人大形象更简明,更突出,人们一下子就可以了解人大。”

  人大校徽所采用的标准色,是一种专门配制的厚重典雅的“人大红”。章叶青说这种沉稳内敛的深红色,取材于故宫的宫墙色,是由他个人反复推敲调整配制,在他以往有关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推广设计中频繁用以代表中国主流文化。他的同事曾开玩笑地称之为“叶青红”。“作为设计师,我个人非常希望像鲜艳的哈佛红在美国成为资本经济的某种象征一样,人大红能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象征”——章叶青以他的独特方式表达着对母校的尊敬和期待。

  与人大校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一套厚厚的的《中国人民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这套以电子光盘版和印刷手册版两种形式在校内发行的文件,包含了人大校徽图案、标准字、标准色、标准组合以及在办公用品、宣传方式、校园建设、礼品文化、车辆外观、指引标识等各层面的使用规范,在全国高校系统成为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和公众形象建设的典范之作。每一项设计方案,章叶青都基本上亲自与校办工作人员一起造访相关部门――征求意见、设计稿提交、修改、再征求意见……章叶青笑着说,除了人大,这几年还没有哪个客户需要他每个环节事必躬亲,而为人大,为母校,一切都应该,一切都心甘情愿。

  这个校徽的设计稿,连同那套厚厚的的中国人民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方案,都由章叶青无偿捐献给了母校人大。“现在给学校捐个校徽设计稿,以后有钱了,希望有能力给学校捐幢大楼才好。”听着这位校友的心声,也感受到隐含其中的抱负和责任感

上一篇文章: 雅俗共赏的“乔老爷”
下一篇文章: 且说张中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