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惠民心 职业教育示范全国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检验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天津的教育事业逐渐驶入优质均衡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教育发展带来的实惠。
“2009年,面对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扩展教育服务滨海新区能力,切实解决涉及民生的教育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学前三年入园率超过93%;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4%;普通高校在校生超过44万人,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超过4500人;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5年。天津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市教委主任靳润成说。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惠民心
【镜头回放】
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学,南开区新星小学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长会。四年级学生邢惠泽的爷爷和其他家长一起,参观了改造装饰一新的学校。原来陈旧斑驳的学校大门、坑洼不平的水泥操场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整修一新的校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绿草茵茵的操场,家长们赞叹不已。而这些,要得益于本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项目的实施。
【背景延伸】
为了满足老百姓“找好老师、上好学校、受好教育”的需求,市教委新年伊始就擂响战鼓,提出了全年的总体目标——立足新的期待,着力落实惠民政策,努力办好让家长放心和社会满意的教育。
2009年,本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目标是到2012年使全市124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标。今年首先对第一单元的282所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同时,图书配送、新增教学仪器设备配送、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农村校舍安全性和功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目前,已完成118所农村中小学总计32万平方米校舍的安全加固和功能提升,为全市中小学配送图书184万册,首批教学仪器配送即将到位。
与新课改相衔接的各学段招生考试改革稳步展开,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覆盖全市。此外,还合理有序地解决了13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天津义务教育向着高水平均衡化迈进。
【声音解读】
南开区新星小学四年级学生邢惠泽的爷爷邢和顺说,四年前,我们全家都为没能把孩子送到一所“名校”而感到遗憾。如今看到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我们做家长的也真是放心了。
职业教育:先行先试示范全国
【镜头回放】
6月30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工程奠基。12月12日,首批入区的7所职业院校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后的海河教育园区将成为本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标志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同时也将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赛场。
【背景延伸】
在海河中游地区规划建设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部署,整合全市教育资源,支撑海河中游地区开发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天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本市积极抢占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8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授牌,16个职教集团先后组建,职业大学等4所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具有天津特色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保持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也满足了产业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在,天津50%以上的中职和85%以上的高职院校都是由行业企业举办的,企业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目前,本市职业院校招生已辐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天津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引领的策源地。
【声音解读】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来津出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调研时说,天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总结经验和做法,推动天津职业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高等教育:助推科技创新显身手
【镜头回放】
进入12月,隆冬的寒风追不上建设者的热情。作为本市科教兴市战略的重点工程,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实训区、生活区建筑主体已经完工,外部装饰、内部装修已见雏形。建设者们加班加点,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确保明年新学期学生入驻。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将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背景延伸】
今年以来,本市高校主动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围绕支柱产业,整合资源,紧密对接大项目、好项目,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发展。实施“滨海新区双百科技特派员计划”,高校科技人员进驻企业,把实验室搬进工厂车间,把技术创新成果带到企业一线;天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航天器制造及其应用产业基地、无人机及环保设备产业基地提供技术保障;半导体照明、移动信息服务等6大产学研联盟相继建立;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主持或参与的本市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高校人才链、学科链和产业链实现深度对接。
在200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结果中,本市高校包揽了全部10项自然科学奖,囊括了技术发明奖所有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中也有近半数来自高校,高等院校日益成为本市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声音解读】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教授说,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其职能不仅仅是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更重要的任务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方向,调整自身的办学目标和科研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和谐校园:打造精神健康家园
`【镜头回放】
9月30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新疆哈萨克族学生阿依努尔被确诊为急性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0月3日晚,28名阿依努尔同班同学开始通宵在互联网上发布她的病情及饱含深情的倡议书。捐助从南开大学迅速扩大到天津社会各界、乃至全国各地。一曲团结和谐的大爱之歌链接渤海、天山,大家用爱心托起了生命的飞虹。
【背景延伸】
构建和谐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保证。阿依努尔是“天山女儿”,更是“海河学子”。发自校园、延伸社会救助阿依努尔的行动是本市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本市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多项举措并举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极大地提振了毕业生的信心。秋季开学第一天,全市大学生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上了一堂生动、新颖的新学年第一课。同样是新学期,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今年本市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74亿元,奖励和资助6.8万名大学生,累计为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74亿元,向89396名中职生发放助学金11642.7万元。与此同时,各学校还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营造学生精神健康家园。
提升校园环境,资助困难学生……和谐校园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落实在细微之处,形成的却是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声音解读】
来津出席教育部社科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会议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说,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工作思路,积极营造健康和谐校园环境,取得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搭建了“学科化建设、主体化实践和网络化运用”的德育创新模式,形成了全面、深入、创造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
|